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多篇

时间:2025-07-06 08:53:19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多篇

[导语]《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体验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今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伟大的爱──父亲的爱。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注意读音。

2、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况下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三、小组自学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2、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课文应该分成几大段?每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四、讨论交流

1、课文结构:

第一段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人们受到了伤害。

第二段一位父亲去儿子的学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儿子及其同学救了出来。

第三段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

2、读文章的第2~23自然段,具体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出重点的词。

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坚定、疾步、埋头、满脸灰尘、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儿子了不起是因为:不要害怕,我不怕藏(板书)

3、通读全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⑵学生参照板书,逐步思考,独立概括中心思想。

五、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1、结合生活实例,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尤其是父母。

2、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具体日期。

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恩情的事。

教案点评

本课通过教学最终要让学生深知为人父母,最疼爱的是自己的子女,而作为子女,最应报答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基本独立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之后,这篇课文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主要通过阅读、思考、自学、讨论、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会出父亲对儿子的爱有。同时还要将这种德育和美育的渗透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教师又有意识地安排了“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具体日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恩情的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讲述的是在美国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一)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四)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二)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句话的含义。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准备

(一)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二)教师准备课件。(用PPT制作的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字片和与地震相关的图片与音乐)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第六单元的学习。这一单元,将让我们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第17课(师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三)检查生词

(四)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儿呢?

(五)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了不起父子)

二、披文入情,感悟语言

(一)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看看,文中的父亲为什么了不起。请大家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些文字让你感到了父亲的了不起?用波浪线把它们画出来,在旁边用一两个词简单地写下你的感受。

(二)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朗读以下重点句段

1.第3自然段:

(1)从哪里体会到了父亲的了不起?

(2)从哪看出痛苦?为什么?痛苦到什么程度?用一个词来概括父亲此时的心情。

(3)尽管痛苦,但他还是坚定地站了起来,透过“坚定”这个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4)朗读,读出父亲的痛苦与坚定

2.第5—11自然段:

(1)谁阻挡过他?是怎样阻挡的?

(2)为什么父亲反复只说这一句?

(3)分角色读课文。

3.第12自然段:第一句:“他挖了8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1)从哪里体会到了父亲的了不起?

(2)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

(3)为什么说没人再来阻挡他?(引导学生学习5-11自然段)

4.第12自然段:第二句:“他满脸灰尘 ……此处隐藏4511个字……除了这位父亲,还有其他的父母,他们是怎么做的 读一读。

(3)对于这位父亲,你想用什么词来表达此时的敬意

(4)角色朗读本段(教师引读旁白)

6,过渡:在场的人看到这一切,纷纷来劝阻,下面请分角色朗读当时人们劝阻的情景。

大家为什么都认为他精神失常了

7,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师生配合读;

(2)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3)这是一种什么力量

(4)他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8,终于,在挖到38小时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听,在瓦砾堆下传出什么声音 (播放声音课件)想了解他们当时的对话吗 让我们都来身临其境地当一次文中的主人公,读一读!(出示文中的图片)

指名全班交流朗读。

9,出示: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指名读一读;

(2)这句话告诉我们父亲了不起,孩子也了不起,你从哪发现了

(3)相机出示: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指导读;

谈理解。

10,让我们再一次夸赞一下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再次出示最后一句话。

学生回答,感受父与子的伟大。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找到"了不起"一词。

学生朗读,体会情感。

指名学生读第五自然段。

指导学生抓住父亲的动作"挖"来理解。

学生找到相应的语句读一读,再抓住"痛哭并大喊"和"绝望地离开"这两个词同"挖"进行比较,体会"了不起".

学生回答。

学生角色朗读

学生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

学生结合上文理解"精神失常"

师生配合读。

学生回答后再次深情地朗读。

学生回答:爱的力量

学生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集体读。

分成小组朗读练习。

分角色交流朗读。

学生个别读,再齐读。

学生找一找这一部分里的句子,读一读。

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了不起"

大声齐读。

设计意图:这是学习的重要部分,注重"读",让学生在读书中理解,感悟,以文本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理解"了不起".

三 拓展练习

这感人的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他们赞叹,媒体竞相报道这件事,他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最想问的是什么问题 (图片)

分小组模拟采访。

全班交流。

学生模拟提问。

小组内模拟采访。

指名模拟采访。

设计意图:通过这次活动落实课后的"小练笔",并让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实践自己的口语能力,营造一种宽松的交流环境,让他们积极交流,主动发言。

四 总结

(伴乐)这是一对多么伟大的父与子啊!父亲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亲信任的爱,对同伴的爱,无不让我们感动,我们多么希望这"爱"的教育,能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位同学,成为"爱"的传播者。

设计意图:及时总结,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情感得到再一次升华,首尾呼应,渗透德育。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儿子

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

1、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自读质疑、合作探疑、交流解疑

1、导入 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之情,也许,我们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这种平凡、朴实、无私的父爱在我们的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你能想象到它会爆发出何等惊人的力量?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吗?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

2、自读理文

请同学们带着预习中的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把课文快速地读一遍。

3、小组合作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①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变成问题考考别人。

②把自己不懂的和其他同学讨论一下,共同解答。

③在合作中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4、交流解疑

为了充分展示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成果,我们举行个男女对抗赛,看看哪一组提的问题多而且有价值,能难到对方?哪一组能迎难而上,对课文理解深刻,回答准确到位?我们给优胜组授予“智多星”称号。

(学生交流探讨)

相机组织辩论: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

随机板书:两眼直直只有一个念头挖了38个小时

小结:他失常,但失常的伟大;他不失常,不失常的惊人!这就是爱!伟大的父爱!(板书:爱)

二、读中悟情,以读促解,突出重点

1、看看文中有多少个感叹号?集中在哪儿?

2、这些感叹号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指导朗读重点句段)幻灯片依次出示

①“他感到眼前……走去。”

②“是儿子的声音!……我的儿子!”

③“是我,是爸爸!……和我在一起!”

④“一个安全的出口……阿曼达!”

三、以文激情,开放课堂,升华情感

1、从大家的朗读声中,我感觉同学们被这篇课文深深的感动了。感动了就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告诉老师,你想到了什么?

2、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来表达一下你对父母的崇敬、爱戴!

四、课后作业

在以下的。几个形式中选择一个做一做,体会父母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关爱。

1、和爸爸妈妈的目光对视一分钟,你看到了什么?

2、细细地观察爸爸妈妈的背影,你想到了什么?

3、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你体会的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

(略)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多篇范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