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中国合伙人影评(合集9篇)

时间:2025-02-02 08:53:27
中国合伙人影评(合集9篇)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9篇《中国合伙人影评》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中国合伙人影评》相关的范文。

篇1:中国合伙人影评

《中国合伙人》:青春、梦想、成功

青春:

其实相比于“中国合伙人”这个片名,我其实更喜爱被替换之前的“中国先生”,简洁、含蕴又没有那么多商战范儿,正因从这部电影里,你不仅仅能看到合伙追梦的经历,还有那段2B的青春岁月和深刻的兄弟之情,这或许比那部中丹合拍片,更适合“中国先生”这个名字。说到青春岁月,我们貌似刚刚致敬了青春,《致青春》里说: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然而此刻我更欣赏陈可辛对于青春的解读,他说他不喜爱《致青春》的全称,正因我们的青春,永远都不曾逝去。此刻的青春,是一种心态,就像电影中的三个人,他们把最辉煌的时段用在了合伙创业上,即使人到中年,也能一齐共事,一齐拼搏,当初的激情还在,青春就永远没有逝去。我一向在说,我走过的,正是青春,或许这句话里有年轻人的一股傲劲儿,但仔细想想,谁走过的,又不是青春呢?再一次致敬,为了这永不逝去的青春。

梦想:

“你有过梦想吗?”这是在这部电影中我觉得最为铿锵的一句话,邓超在济南宣传时说他儿时的梦想是当科学家,我笑了,我笑的不仅仅仅是大伙儿时梦想雷人的相似度,还有对“梦想”这个词的种种无奈。单纯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都在变得复杂,可就在这条前进的路上,谁还记得“梦想”的存在,是我们对“梦想”渐渐陌生了,对迷茫的未来畏惧了,还是说没有梦想就是我们最大的梦想。电影里说,梦想就是一种让你坚持就会幸福的东西。虽然“心灵鸡汤”喝多了容易反胃,但追梦永远都不是一个落后的话题。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追逐自己梦想的权利,只是有些怕被现实击垮,有些怕被讥讽嘲笑,或许你没有从36块赚到63亿的本事,但你永远主导着你的生活,不被嘲笑的梦想没有实现的价值,而不去付诸行动的梦想,永远只会是梦想。

成功:

影片最后,伴着一曲《光阴的故事》,众多成功创业者的图片被连续播放,柳传志、马云、张朝阳、杨澜、李开复等等,一个个我们熟悉的商业精英出此刻我们面前,很激动,也很动容,或许我们没有他们那种白手起家的经历,但谁又能确定他们的故事不是在讲述未来的我们?其实对于成功,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或许你觉得你离成功遥不可及,但当每次你走出一小步,时刻久了,再回首时,你会发现你已走出如此之远。电影中孟晓骏说他们那一代人最重要的是“改变”,我想“改变”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代人人生中的关键词,只有改变,才会有创新,才会突破去创造新的生活,然而正当我们还在思考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的时候,现实早就给出了一个答案。

都说《中国合伙人》是讲述了“新东方”三杰(俞敏洪、徐小平、王强)的创业故事,殊不知电影里的成冬青、孟晓骏和王阳三人的经历都透露着陈可辛一路走来的辛酸与无奈,这部电影其实也是他在向自己致敬、向众多的创业者致敬、向未来与成功致敬,而对于我们这些观众来说,感动、感受、感悟、感知、从电影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那些正能量,才是最重要的。

篇2:中国合伙人影评

青春,似乎是个不老的话题,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一谈起青春,总会有百感涌上心头。而青春时期的梦想是不是到了之后都会成为年少无知的幻想,继而破灭呢?在《中国合伙人》中我们或许就能够找到答案,也许已经事过经年,至少对过去的自己会有个交待;也许正满怀期盼青春的形状,正好看看别人的答卷。而你,是否也有一腔的感慨要与诸共享呢?

——写在前面

1、在中国合伙人里,陈可辛的成功标准很简单,有钱了,就成功了。邓超带着两个好兄弟在美国吃饭,你看,以前我穷,没尊严,所有我要有钱,才有尊严。他的好兄弟,就框框砸钱,把他的名字印到曾被欺负的实验室墙上去。我一点也不喜爱陈可辛的成功论,有钱了,就去羞辱曾羞辱过我们的人。全片的高潮,是黄晓明在那里慷慨激昂的演讲,我的朋友没钱你们不尊重,我挺他,我们上市,我们有钱了,看你尊不尊重我们!

陈可辛厉害,他的这个成功论,完全满足我们的想法。尽管有件事,�潘抗壑谒坪趺灰馐兜剑�这是个挺不太台面的事,甚至说,很猥琐。什么是成功,被欺负的小孩子,期望有一天有钱了,转头去欺负那些以前欺负他的人。或者受气族,也期望有天有钱了,就跑去老板那里,以比他更甚的办法去羞辱他。再或者,�潘恳晃奘谴Γ�期望有天有钱了,变成成功人士,搞搞致青春,回忆一番我们曾贫穷且奋斗的往事,又伤感又完美。

2、抛开那些追求年代质感细节的移情代入,相较而言,还是男性视角的思考,让我更有感触。即使不能带给全部的答案,但是带给一种思索的可能,这也是一部有价值电影存在的基础。

《中国合伙人》故事的蓝本不言而喻,从剧作上来说,它透过抽丝剥茧的细节设置,还原了一个“中国梦”的实现过程:甘为人下的谦卑态度、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趋利避害的实用主义原则,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最后换得扬眉吐气、衣锦还乡的成功,简而言之:鸡血加鸡贼,无限约等于鸡犬升天。过程的确很有意思,细想想有点儿没意思,但再琢磨,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梦好不好?中国梦对不对?这两个问题就没有办法,获得一个统一的答案。

我觉得世界人生最大的无趣在于,我们不认同别人认可的标准,却又渴望别人的认可,感情如是、事业如是、生活亦如是。前者是我们渴望脱俗,后者是我们又未能免俗。当我们在对方的标准里做不到最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怀疑自己的标准是否牢靠。因此,一辈子,我们都在征服对方和劝服自己之间不停徘徊纠结,大部分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度过了一生。

3、在这样一个时代,有这样一个艰难的历史选取,说到底我们还是背负了历史的包袱。我们那么渴望坚持自我,又那么渴望他人的承认,而后者本身就是对前者最大的否定。因此我期望我们的下一代,不用继承某种屈辱、不用承担某种压力,不用奋力站起来证明我们能站起来,能想躺着就躺着,只正因我们真的喜爱躺着。总之一条,不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最后想说,成冬青诠释的中国式成功,充满了某种实用主义的得意。而王阳诠释的中国式幸福,则有自欺欺人的妥协。这种的态度,充满了某种无奈,也或者,才是我们每个人寻找答案的开始。

胡乱写了这些,再胡乱写个结尾。

风往哪里吹,树就往哪里倒

正青春,我们以为我们是风,青春后,我们才知道我们是草。

4、80年代的大学生们追求的是什么呢?80年代北大学生的梦想是什么呢?在大多数人心中,它就应代表的是中国人的精气神,就像是她的校徽,众人成形。而但是短短几年,她就和隔壁庚子赔款建立的清华大学一样,成为了留美预备学校了。

中国梦是拼命拿到美国绿卡之后才发现擦屁股都嫌硬的失落,还是买阿玛尼回家当抹布使的快感?恐 ……此处隐藏15726个字……了一个接地气又有新意的好故事。

个性值得给个赞的是该片出色的摄像。号称“亚洲第一摄影师”的杜可风实力绝对不是盖的。一向对光线宗教般迷恋着的杜老师这次没有炫技,很多时候只是平实地用一个个包含深意的镜头进行着影片的叙事。例如玻璃在影片中有多次出现,模糊不定的玻璃反射既没有镜面的直接暴力,又能巧妙地进行构图和隐喻。邓超在与黄教主争论股份制问题的时候,分别与佟大为在办公室打乒乓球,前景一向是玻璃,右侧一向是佟大为,快速精巧的转场、幽默的对白,交待两个人逐渐开始意见相左,而最后一个特写直接正面拍摄佟大为面部,教主一转脸,两人头部合二为一,暗示了之后佟大为会站在教主这边。随后,在邓超与黄教主提及公司上市时,一向屌丝的教主最后对好友说出了NO,这时镜头微微平移,一道细细浅浅的白色光线在前景的玻璃上逐渐变宽变大,将两人分在两侧,暗喻两人的隔阂已经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单从摄像上讲,《中国合伙人》是足够精致的。

最后,顺便表扬下三位主演演技的飞跃。这真的可能是黄晓明至今演技最好的一次了,放下耍酷扮帅的偶像派,彻头彻尾地塑造起了一个农村屌丝,竟然最终不显生硬,颇有了些农民企业家的气质,该片大概也能算得上是黄教主演技的里程碑了。邓超的演技一如既往的棒,出国前机场送别的一场戏,愣是把一个大男生的感情表现得无比细腻,催人泪下。

有笑点、有泪点,有回忆、有新意,偶有尿点,瑕不掩瑜。看完后回味咀嚼时才发觉,这个故事竟颇有了些中国版阿甘正传的影子:同样是一代人过往的大时代,例如正因中国申奥失败而从天而降的电视机,北约轰炸南联盟使馆等;同样是每个时代的神曲,像《海阔天空》《光阴的故事》还有齐秦;同样是一个屌丝的奋起,黄晓明大学前和大学里“落伍”的行为举止简直就是农村二傻子附体,在这样一个二傻子身上安装点叫梦想的东西真是再适宜但是了;同样是爱恨情仇无所不包,每个人都在友情和感情的漩涡里挣扎着生活。

借用片子最后的一句话结尾:也许有一天皱纹会刻上我的额头,但却不会刻上我的心头(大意)。梦想是属于青春的,若青春不老,则人生永光。

篇8:中国合伙人影评

《中国合伙人》讲的是三个男人的发迹史,但无论是从万丈深渊爬起的成东青、辗转异乡又打回原形的孟晓骏,亦或是始终保持清醒的王阳,本质上都和鸡血直冲脑门的成功学没有半毛钱关系。他们的最初梦想,仅只源自中国最素朴的家族观念:穷娃子想跳龙门,书香门第誓要延续留洋香火。

这是他们从出生起就被赋予的无形责任,而他们之后走上的创业路,则皆因特殊环境逼迫所致——不可抗的失业,是三男痛定思痛的起点。耐人寻味的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失业的原因竟有着同质不同理的荒谬和无奈。相对于《三傻大闹宝莱坞》勾勒的相对理想的环境和超凡天才的崛起,《中国合伙人》无疑接到了拔凉的地气。

这是一部笑点密集的电影,你甚至会觉察到,陈可辛在每一幕即将冷场时,都下意识地塞进一个包袱,但到电影结束时,你会觉得这部片子真的——并不好笑。三男的人物原型,在多数人看来绝不会干净得像一张白纸,电影中的剧情注定要舍弃他们因陷入游戏规则,而遭受的种种难以启齿。但影片诸多看似漫不经心的细节,却没对观众撒谎:飞扬跋扈的民警、办事拖拉的“有关部门”、为老师辩护而大打出手的同学、为北约轰炸中国大使馆而围攻学校的学生、因拒签而赖地撒野的男子……看起来像是在自嘲,其实是在宣泄一种发指的困惑。

这才是“我的青春”!

与其说黄晓明演技的飞跃让人难以置信,不如重新说回那句老话:角色对一个演员来说何等重要。片中,黄晓明、邓超、佟大为的戏份多寡早已不值一论,你得看陈可辛、摄影杜可风、以及剪辑师肖洋究竟花了多少心思,让每个角色的发展都完整而富有层次,让人物关系的每次转变都显得真实可信。

它更像是一部轻柔版的《社交网络》,除了似曾相识的诡辩和抗争外,你会记住成东青第一次在课上调侃情史时那双发红的眼睛,会记得孟晓骏在舞台上被嘘的窘态,会记得在打乒乓球的交叠画面中,王阳那忧心忡忡的神情。难得有一部华语商业片能如此从容而精确地描摹男性之间的关系,从当年成东青为哥们儿阻挡拳打脚踢,到今日为了对孟晓骏说“YES”还是“NO”纠结至死,你会发现,这一过程才是货真价实的“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中国合伙人》应该是陈可辛自《甜蜜蜜》以来最出色的电影,甚至是他最优秀的一部作品。就我个人而言,它绽放出了一种罕见的持久而迷人的吸引力,尤其是与《投名状》爆烈且强词夺理的三雄格局相比,本片中的男人们,用他们的生存法则,让人把自己看得更清楚:成东青用钱买下“孟晓骏实验室”,这是“成功”,但整部电影最关心的,却是他们为此所付出的超越常人的代价。这让我这样一个当年被女人骗晕、险些被工作累死,至今未得成功、发际线却无情后退的人来说,望尘莫及,突然有了再搏一把的冲动。

篇9:中国合伙人影评

《中国合伙人》讲诉的是80后的创业者“新梦想”的故事,影片中土鳖“黄晓明,”海龟“邓超,”愤青“佟大三兄弟为了改变自身命运,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的故事。

影片中的土鳖”黄晓明有“高考失败,泡妞失败,教书失败”的不平,“海龟”邓超则遭遇“出国受挫,事业受挫,野心受挫”的尴尬,“愤青”佟大为历经“姑娘走了,兄弟走了,梦想走了”的悲剧,但他们最终携手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青春的年纪总会豪言壮语,以前自己也一直用“有梦”来标榜自己,觉得有梦想有追求是件特自豪的事。但现在,看着书里、电视里、电影里、生活里麻木不仁的人,现实的利刃终将我曾经的个性,冲动,自信等都抹平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只是这个世界改变了我,仅存的只是那廉价的自尊心。所以,当我们被周边的环境同化的时候,我渴望能保留最真实的自我,不做作,不浮夸,做最本性的自己以前老是抱怨被家人“保护”得太好,束缚、没有自由,没有获得应有的追梦的机会,抱怨被困在小小的牢笼里没机会施展自身的才能。但是,当我看到成东青跪着求自己老母亲借钱供自己第三次高考的桥段时,我才意识到是我错了,是我自己没有去努力争取属于我的机会,是我自己放弃了。

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有两句台词:“我不知道成功的公式,但是我知道当你在梦想的前进的道路上感到了曲折,那么你已经走在了成功的笔直的大道上” ;“你只有在纽交所敲钟的时候,才会开始得到他们的尊重 ”。成功的动力有很多种,但是否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前进动力非常重要。没有动力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将会使人迷茫、不知所措。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将决定我自己的前进方向。“思路决定出路”,我想这应该是这部电影中人物创业最根本的出发点。

观看此片之后,我自己的内心也在不停的拷问着自己:“我坚持过自己的梦想吗”?影片中成东青失败了两次,跪着求母亲再给一次机会;用旧版词典学英语学出来的日式英语被人嘲笑的时候,他可以秉烛夜读,坚持读了800本书;他不畏惧病魔,不放弃自己心中所爱,最终赢得自己的爱情;为了与美国人辩论,出国前一个晚上就背好了相关法律。但当我曾有过像成东青的境况时又是怎么做的?我的梦想如今又被遗落在哪?而我现在又能为之做些什么?

《中国合伙人影评(合集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