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幼师毕业论文(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幼教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一1、《幼儿园教育》,李季湄、肖湘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学前教育论稿》,赵寄石,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杨丽珠、吴文菊,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5、《幼儿教育心理学》,潘日文、侯桂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6、《公关心理学》,张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幼儿教师师德论文 篇二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历来被人们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是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到的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娇蛮、无理”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在幼儿园向幼儿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如何来做好幼儿德育这项工作呢?
一、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日常生活、游戏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幼儿是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在与同伴及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了解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定的行为准则的,并且在进行各种行为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某些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如:我班在玩“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幼儿轮流当“老师”,模仿老师的动作,回答小朋友的问候“老师早”、“老师好”、“老师再见”等,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玩得很开心。又如在表演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几种小动物角色,编故事,讲故事,一会当“小鹿”,一会当“小羊”,并把学的礼貌用语也编进了故事里。游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愉悦了幼儿的身心,又收到了品德教育的良好效果。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发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体验一定的社会情感,利用游戏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其他任何形式难以替代的效果。在一日生活常规和生活制度中渗透着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常规训练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有礼貌、守纪律、诚实、勇敢、自信、关心他人、爱惜公物、不怕困难等品德和行为习惯。
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各年龄班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德育活动,也就是为实现某项德育内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例如:谈话、讨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春游、劳动、节日庆祝活动)等。幼儿的道德认知、情感以及行为,通过每一次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的积累而逐渐得到发展。比如通过参观图书馆,幼儿亲眼看到一本本图书井然有序地摆在书架上,管理员阿姨辛勤地劳动以及读者安静有序地借阅图书等情景,会深深地体会到秩序的重要性,并更加爱惜图书;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幼儿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品尝家乡的风味特产,欣赏家乡的民间工艺品,并用绘画、手工及结构材料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家乡风貌……这一系列活动能让幼儿实际地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幼儿园应将日常生活、游戏和专门的德育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在生活中渗透德育内容与要求,同时发挥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合力,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
二、教师以身作则,做幼儿的表率。
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教师,对教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深,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教师的言行。在幼儿园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为了给孩子们树立良好榜样,我们注意从自身坐起,严于律己,凡事要孩子做道的,自己首先做到,并且经常自我检点,在孩子门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一次我组织幼儿洗手准备吃午饭,突然看到有几名小朋友湿着手还笑嘻嘻地从盥洗室走出来。我当时一气之下把王士年他们三个叫住了,并问他们:“谁让你们这样的?”这时有一个小朋友小声地说:“我看着老师这样我也这样。我一听顿时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原来是自己的不良习惯影响了孩子们,于是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做了检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进一步要求幼儿要讲卫生,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从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应特别重视教师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人的一举一动,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是一面极好的“镜子”,在这面“大镜子”里,孩子看到了许多。因此,教师应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给幼儿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三、利用节日、生日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展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节日、生日等日子往往能激发幼儿的情绪,增强他们的兴趣。在这个时间对幼儿进行教育,能使幼儿易于接受。例如:一年之中有特定含义的节日不少,如:“三八”、“五一”、“六一”“国庆节”、“教师节”等都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渠道,除此之外,我们通过举办“企盼奥运成功,为中国健儿加油”等一系列活动,在幼儿心中掀起了爱祖国的波澜。又如:我班的赵凯奇小朋友平时爱骂人,虽经多次教育,效果不明显,9月1日是他的生日,在我的反复启发下,他对着全班小朋友保证,从他生日这天起他保证不再骂人,并请别的小朋友监督,果然这天他没有骂人,我因势利导,在班中表扬了他,并要求他坚决改正骂人的毛病。一周后,赵凯奇基本改正了骂人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我逐步培养了幼儿热爱老师及家长,关心小朋友的良好情感。
四、将德育教育寓随机教育中,提高德育水平
随机教育就是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根据情况的变化实施教育。它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
由于幼儿无意注意,无意记忆的能力较强,其注意力易被偶然事物所吸引,所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要善于捕捉时机,做到随人、随地、随物、随时利用各种机会。例如:某幼儿随家长参观了名胜古迹,晨间谈话时可让他和大家介绍,鼓励他把纪念品带给同伴看;进餐时教师可根据不同菜谱向幼儿介绍蔬菜名称及其生长特点;盥洗时向幼儿讲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在随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幼儿进行思考,切忌空洞说教。如:班上的图书不知被谁撕破,老师没有马上批评指责幼儿,而是给小朋友讲这本书。正当幼儿听得津津有味时,老师突然中断故事,告诉他们因为图书撕掉一页无法讲下去,请小朋友讨论怎么办?在共同的讨论中,他们懂得了爱惜图书的道理,并主动修补了图书。随机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伴随,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并抓住时机进 ……此处隐藏5021个字……力和骨骼等身体机能的正常发育,如此以来易造成孩子不良行为和姿态的养成,进而影响孩子身体的正常成长。
2,2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对于孩子的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在幼儿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通过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加强与人的交流和学习,进而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并且孩子还可以通过和他人相处,去了解自己,这样有利于孩子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逐渐发展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更有利于其个性化的形成。然而,对现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发展趋势,造成孩子的自由活动被大量的学习活动占据,这样更加不利于孩子的交流和能动性的发展,缺乏社会经验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2.3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培养他的形象思维更有利于其自身的智力发展。这种思维主要是通过表象来培养,因此,加强锻炼孩子的各个感觉器官,进而获取较为丰富的感性体验是非常重要。但是幼儿教育的“小学化”,知识让孩子识字和算术打交道,对这些抽象难以理解的符号,更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恶,进而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这对激发孩子的潜能是非常不利的。根据国际评估组织对21个国家进行了教育调查,中国的孩子虽在计算的能力上占据世界第一,但是中国孩子创造能力却是世界倒数的,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国对孩子的计算训练根本不能让孩子的智力均衡发展。
3“小学化”教育倾向的解决策略
3.1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督:我国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幼儿教育监督机制的建立。建立幼儿教育监督机制,对幼儿园的教学形式和教育内容定期进行抽查。检查内容应该包含教育规定的科学、语言、艺术、社会及健康等范围的知识,一旦发现教育存在“小学化”倾向就要进行相应的惩罚了其次,就是加强幼儿办学的质量。各级相关教育部门要建立幼儿办学标准,对现今的幼儿园进行合理的规范。
3.2增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认知水平: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大部分还是受到家长需求的影响。所以,我国相关教育组织要通过多种形式改变家长对教育的认知,首先可以通过网络传媒,或是开展专业人士的讲座等宜传方式,让家长对幼儿教育有正确和科学的认识,建立科学的教育眼光和理念。改变家长对于教育功利性的认知,使家长和幼儿园形成一致的办学理念,改变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家长也要积极的进行教育相关知识的培养,提高自身对幼儿教育的认知水平,树立科学的教育幼儿的理念,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3.3对小学教育进行改革:很多幼儿园的办学都是模仿小学教育方式,所以对小学教育进行改革也是必要的,这样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导向就会有所改善。首先,就是对小学的人学制度进行改善。对于进行小学人学考试现象要给予严厉禁止,保证就近人学的制度正常运行。还有就是提高每个学校的班级教学质量,减少各类小学的教学差异,这样就可以保证各类小学的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进而减少了家长对小学教育质量的顾虑,从减少家长选择学校的行为,来保证各类小学的正常发展,避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然后,就是加强中小学向教育素质化的转变,从而避免幼儿教育向中小学教育进行模仿的教育形式。只有削弱中小学竞争考试的手段,才能减少整个教育体系的竞争压力,这样就会改善“应试教育”形式的教育方式。
结语
对于幼儿园“小学化”趋势的发展,我国在201。年颁布了相关法律文献,通过政策规范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开始,所以,家长和学校要给予重视。学校要根据儿童的成长特点,建立合理且科学的幼儿身体和心理的教育,对于教学知识的规划要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既不支持拔苗助长似的教育方式,更加拒绝过渡放纵的教学方法。对于幼儿的教育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科学的改革,我国也要加强幼儿教育机制的建立,做好幼儿教育的科学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苏云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及治理路径〔D]。东北师范大学,2015.
[2」张娟娟。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刘璐。我国当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4.
[4〕郑天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调查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
[5」毕钮婷。幼儿园“教育过度”的问题研究「D]。曲辜师范大学,2010.
幼教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五[1]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
[2] The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Background and Fundin.
[3] Sheridan,S.,Schuster,K.M.Evaluation of pedagogical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cross n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 2001
[4] 邢利娅,白星瑞。 建国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3)
[5]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6]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
[7]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8]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
[9]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0]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
[11]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
[12]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13]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4] 潘月娟,刘焱。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8)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幼师毕业论文(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