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囧妈》观后感新版影评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最新《囧妈》观后感影评1我觉得这是2020新年初始,很值得一看的亲情贺岁喜剧片,可能这也是徐峥导演囧系列的最后一部影片,有我喜欢的女演员袁泉,有笑有泪有感动,挺温暖…
刚才浏览了几个影评,褒贬不一,不可苟同,可能因为家庭环境、经历,阅历的不同吧,所以每个人的感触不同,《囧妈》让我印象深刻,值得思考。
这部作品想要传达的,是围绕亲情这个主题,提醒我们,即使社会万千变化,人心复杂,众多压力,但对待父母,我们要懂得感恩,努力做到,善待他们,陪伴他们,并且尽力做好父母余生里的身份转换,这也是我们年轻人需要去好好学习的。
逻辑不够,真情实感来凑,嘿嘿,接下来分享我的观影感受:
关于父母,不管你多大,在父母眼里,你永远是个孩子,他们用自己认为的最好的中国式教育和付出,偶尔会给我们带来些许无形的压力,而我们,早已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个体,不想父母为我们过多的操劳挂心,一直独自隐忍扛起,偶尔用发泄式的言语伤害了父母不求回报的温柔善意。其实父母与孩子之间,彼此都非常挂心惦记,这份亲情让人无法割舍又想要适度远离,可能这就是两代人的思想差异吧,互相理解,才能彼此内心顺意。
关于爱人,我们因为对爱情的专一和越来越多的精神压力,偶尔会不自觉的彼此怀疑,把很多情绪和不理解全部憋在心里,不善沟通,不想沟通,独自硬撑委屈,结果误会愈演愈烈,矛盾升级。其实对待爱人,可以不要理性分析,回首初心,这种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才是与你相伴到老的情感真心。
家,既牵绊又温暖。牵绊,是你强硬外表下的柔软内心;温暖,是你累了想要停泊的港湾。
人生百态,世事无常,唯有亲情,才是这辈子最该珍惜的财富。无论爸妈还是伴侣,遇到困惑,积极沟通,转弯,释怀,彼此照亮,豁然开朗,才能越来越好。
这个春节,如果你在父母身边,请给妈妈一个大大地拥抱
最新《囧妈》观后感影评2今天下午抽空看了免费播放的《囧妈》,虽然之前徐峥因为票房的原因提档,又撤档,最后免费在网络平台播放。可能徐峥有那么一点不自信,但当看完《囧妈》之后感觉没有什么必要,电影还是很棒,延续了囧系列的思路,让人有欢笑的同时,又让人陷入沉思,最后是感动。
现实中许多家庭就是徐峥和囧妈的相处模式。从小到大感觉自己做什么都不能让妈满意,和大多数的中国孩子一样,很少受到表扬,父母总认为孩子还能做得更好或者能更完美。小到衣着打扮、走路吃饭大到人际关系专业选择事无巨细,父母与孩子相处总是伴随着无尽的争吵。总感觉妈妈心中有一个他想象的孩子,她尽力往那个方面教育,打造。而孩子们会拼命反抗,想让妈妈接受一个有缺点的自我,却没有耐心和他相处解释,往往三句半便加速了父母与孩子的战争。
只有当自己为人父母的时侯才会感受到起初父母的良苦用心,现在真的不知道当自己到了那个年纪的时候是否也会象囧妈一样,珍惜现在好好享受生活吧!
囧妈是徐峥囧系列里最后一部了,带给我们无数的思考,不管因为这次免费播放得罪了多少影院,好演员就是好演员,期待徐峥的新作。
最新《囧妈》观后感影评3说说电影内容,个人觉得挺好。
一、先说和父母的关系问题: 孩子和父母不是一个年代的人,尤其是大部分孩子长大后,和父母的思维、生活方式等差异都越来越大,只要生活在一起,要能互相理解,真的不容易,吵架确实几乎无法避免。
其他不举例了,生活中太多了,简单拿最近肺炎春节来说,很多老人不愿意戴口罩,不愿意中止拜年的传统习俗。
这是现象,本质并不是老人固执,如果他们可以意识到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失去生命,就不会如此了,因为没有人明知前面是悬崖,还会固执往前走的。1. 很多老人并没有互联网信息的输入,觉得戴口罩浪费钱,还特别不舒服不自在,除非看到身边有人染上肺炎,才有严重意识; 2.好多老人一生都习惯了传统文化里的拜年的习俗,尤其是农村小镇等,如果对一件事没有一定严重意识时,他们思维里很难接受放弃传统习俗。
我觉得孝顺父母,除了给他们买吃的、买穿的、用的、打钱等,这些外在孝顺外,更重要的带给父母先进的思维,因为思维的停止不前,才是真正的老去。
二、婚姻问题。离婚率连续上升,成了热门社会问题。
我觉得关于婚姻,电影里不但台词好,剧情也好。因为结局不是重归于好,美满幸福,而是相互尊重,和平分手。我想那是在说: 回不去的就是回不去的,坦然、平和的接受和面对,就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每个人经历不同,感触也会不同,大家看电影去吧。
最新《囧妈》观后感影评4徐峥主演的电影《囧妈》拍得不错。一个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忍耐了婚后不是那么幸福的后半生。这究竟是值,还是不值呢?许多现在的年轻人,肯定觉得不值,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已经说明他们的态度,那就是不迁就、不让步、“我要我觉得”。
家庭是社会构成的基本细胞。现在家庭细胞已经处于很不稳定的状态,整个社会的健康运行将面临什么样的内在挑战呢?真不敢细想。许多人以“追求自我”的名义,主演着人生的一场场悲剧。都那么倔强,看似很酷,但世界更倔强,更酷——更冷酷。
追求自我本身并没有错,就怕自己并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自我,追求来追求去,无非是加强了“我执”和愚痴。整天我我我的,“我”有那么完美吗?有那么值得骄傲吗?如果承认没有完美的自我,那就在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基础上,慢慢让自己变得完美——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行就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再努力让自己变得更接近完美。非要说“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焰火”,那就燃烧吧,这个世界除了自己爹妈,没谁一直欣赏别人家“不一样的焰火”。社会是个大课堂,婚姻是个小课堂。婚姻这堂课,许多人不及格,因为,另一半不是亲爹妈,往往不惯自己的毛病。婚前婚后能保持如一的,不多,这就是人性。所谓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否则,你咋不爱路边的乞丐?
不容易妥协的人,不愿意迁就的人,不愿意宽容与忍让的人,很难拥有幸福的婚姻。人到中年,为了孩子也要忍耐。以孩子的幸福为幸福,后半生就会过得很幸福。因为自己关于幸福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一个人为了孩子能够忍受婚姻另一半的种.种毛病,那他/她是伟大的。电影《囧妈》中的母亲,就是这样。我将无我,以众生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没什么可以伤害到他,因为那个“我”已经没有了。“无我”,才是真我,这是宇宙生命的秘密真相,需要一世又一世去参悟。没有真正破除“我执”之前,众生都要在红尘中打磨,婚姻,就是上佳打磨场,受不了可以离婚,但被打磨的过程会以新的形式出现。受不了委屈,就成不了器。成不了器,就承载不了一切美好和美满。世出世间,莫不如此。
没有完美的人性,没有完美的偶像,所有婚前的一切假象,在婚后都会露出真实的一面、无奈的一面,甚至是残忍的 ……此处隐藏5220个字……,结局也是不幸福。
曾经有过的爱情慢慢随着时间磨灭了,只剩下埋怨。
两个人到了离婚的境地,徐伊万修好了台灯,让张璐拿走。
“ 告诉你我从来没有喜欢过这个台灯,我觉着它很做作”张璐回答说。
你给的不是别人需要的或者喜欢的,给予再多也是没用。
张璐希望丈夫徐伊万活成自己想象的样子,徐伊万希望妻子张璐活成自己想象的样子,妈妈想干涉儿子徐伊万的吃穿住用行,儿子徐伊万用实际行动做出反抗。
每个人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都在努力活成别人期望的角色。
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隔阂,不理解,父母不知道子女的想法,父母的关心不是子女需要的,子女不顾及父母的感受,没有时间去陪父母,见面几次就争吵不休。
影片现实和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中年男人事业上,家庭上,生活中的忧虑和一地鸡毛,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年危机。其实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烦恼和梦想,当现实和梦想产生冲突,就是需要我们自身去调整心态和行动的时候。
其实所有的关心和不理解都是爱,只是爱的方式不正确而已。一场阴差阳错的美国之行变成陪母亲的俄罗斯之旅,一路的争吵,一路的曲折,一路的危险,到最后的完成母亲的梦想,到俄罗斯红星大剧院演唱,母子关系变成了相互理解。
在赶火车的紧急时刻,儿子可以背起母亲在冰雪上奔跑,在大熊的攻击下母亲可以舍身救儿子,所谓亲情是割舍不断的。
温情,温暖,一个人生活太疲惫的时候,不妨给你家人一个拥抱,给家人一通电话,给爱人的坦诚相待,给朋友的鼓励,都会变成最温暖的幸福。
爱不是逃离,是拥抱。
我们不缺爱,无论给与还是接受,简单一点,真诚一点,包容一点,足够幸福!
最新《囧妈》观后感影评9电影囧妈主要讲述一趟六天六夜的莫斯科之旅,让徐伊万与卢小花母子回到了最纯粹的相处模式,也让徐伊万与妻子张璐的婚姻得到一个合适的结局。虽然结局不是最完美的,但却是最实际的。
影片前期和中期有一段话重复了两遍(张璐对伊万&&伊万对卢小花):
“这就是我们之间的问题,
你心里长了一个幻想的老婆|儿子,
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
你难道还没有意识到,
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
听见这席话,是不是有种一语惊醒局中人的感觉。很多时候,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和男女朋友之间的矛盾,不都是因为我们心里长了一个幻想的他们吗?我们希望父母别什么事情都叨叨,给我们无限的自由权。我们希望女朋友是小鸟依人的、不矫情不做作的、体贴温柔的;我们希望男朋友是积极阳光的、会赚钱会做饭、温暖体贴的。“但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我们不可能让你亲近的人小心翼翼地活成你设定的样子,因为一直活在别人的掌控之中的人生是没有灵魂的、没有自由的,换位思考我们自己也不希望有人来干涉自己的生活。
影片最后,张璐伊万对这一段婚姻终于释然,伊万给张璐的留言里面写到:
“......
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
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
爱不是索取和控制,
爱是接纳和尊重。
可惜我明白的太晚了
......”
看到这段话,我不知道为什么稀里哗啦地哭了。是因为他们曾经那么相爱过?是因为他们曾经都为彼此付出了那么多?是因为他们最后的释然?是因为这个剧情太真实太现实?还是因为自己感同身受?原因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意识到了不管是亲情还是爱情还是友情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相处方式:我们需要尊重每个人的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应强制干预或让其改变,接纳他们与自己的不同之处,支持他们的个人想法做法,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活得自我一点。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就别给他们各种画框框添堵,让彼此都能够不虚此行一生。
最后在这路给大家拜年啦,祝大家新年快乐!2020,鼠年大吉,阖家欢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疫情期间,大家请注意:没特殊需要尽量少出门,出门必须戴口罩,勤洗手,少去各种聚会,少去人口密集处。
最新《囧妈》观后感影评10整部影片都在围绕着关系。从徐伊万的母亲对一个成年的儿子无所不至的关怀展开,这个关怀里面夹杂着溺爱的成分,溺爱并不是真正的爱,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缺失的爱。
当徐伊万在包厢门口一边打着电话,母亲就一个接着一个的给他塞小柿子吃。从种.种行为中都说明了母亲总在干涉徐伊万的课题,他的母亲并不知道他是不是真正需要。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讲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当你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的时候,你才不会痛苦,只要让他们活出自己的样子。
就像伊万对他母亲说:”在你心里面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他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脸上肉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你全部设定好了。你为什么锲而不舍的改造我呢,这么多年了,难道你没发现吗?我并不是你想象的儿子。
在溺爱中长大,会叛逆。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在未来的婚姻中,这种和父母的对抗,就会投射到夫妻关系中,那么婚姻关系也不会顺畅,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对方的问题,而是没有和自己和解。
母亲的掌控只能从她的经历中找到答案。母亲在回忆自己的感情经历时候曾说:”我的婚姻不幸福的“”自从有了你,我才打算再怎么难也有坚持下去“。所以她的以后的生活都是为了孩子而活,那么真正的自己去哪里了。
有的父母经常会说:”这是特意为你做的“”母亲觉得你冷,母亲觉得你饿,“这都是为了你好”。这种为了你好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伤害很大。形成一种“这不是我的错,但却无法摆脱。
电影没有再追溯他母亲的家庭教育。但从掌控的角度来看,她的童年是一段”被忽视“的教育。最终把安全感不足投射到儿子身上,然后徐伊万再把这种感觉投射到他的妻子张璐身上。
妻子张璐对徐伊万说:“你看,这就是我们之间的问题。你心里面有一个幻想的老婆。她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该怎么说话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的改造我呢,都这么多年了,你难道没有意识到我不是你想要的那个人吗?
这是一部笑中带泪的影片,电影不只是叙述一个故事,而会让人反思。作为父母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性格,虽是我们所生,但不属于我们。
对于夫妻关系,不要期望改变对方,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只有在改变自己,关系才会顺畅。真正的爱是接纳和尊重,不是控制和掌控。
喜剧的结尾都是完美的,徐伊万的母亲从开始的偷偷报名,然后坐了六天火车,最终站在舞台上,实现自己多年唱歌的梦想,这一刻,是她这辈子最幸福的时刻,因为她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所以对于孩子,妻子,丈夫有何尝不是呢。
最后感谢囧妈剧组的用心和奉献,作为年度贺岁片没有想着票房和收视率,而是免费观看,这种舍很难,但你们做到了。虽然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确实省钱了。就从这里,我们感恩。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囧妈》观后感新版影评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